雷锋同志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
一个人买一只涨停板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只买涨停板。
又或者,做一次传奇人物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是传奇。
老钟就是一个传奇,他的故事被写成书,拍成了电视剧,而没有公开的还有他的股市传奇。
从血色浪漫到资本传奇
老钟是电视剧《血色浪漫》中钟跃民的原型。关于老钟和他那一代人的故事,书和电视剧都在90年代后戛然而止。不过,关于他们后来的去向大抵可以猜到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老钟是从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没有人猜得到他的去向,对于一个时刻“在路上”的人,他绝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他去了哪儿?
在《血色浪漫》的大结局里,他去可可西里做了反偷猎者。这样的结局确实够刺激,也符合钟跃民的性格,不过在书的结尾处,生活也向钟跃民露出了它残酷的一面,他在可可西里边缘的一个小镇给他的女朋友打电话说:“我手里没钱了,你能给我寄些钱来吗?”现实中的老钟也需要钱,他与资本市场的相遇也是一场宿命他向往自由,资本市场里无拘无束;他热爱战争,资本市场上每天上演着没有硝烟的拼杀;他生性浪漫,资本市场里K线可以划出最美的弧线。
他独创的神奇“转折点断市法”、“追踪主力套利法”不仅让自己赚得盆满钵溢,更是让他在资本界名声大振。远的战绩暂且不提,2010年他成功地判断“4月股市恐有大的调整”,11月,在他的指导下,“北京小张”在本刊“民间智慧”栏目判断“四季度的上影线将会很长”,“将10月的涨幅削去五分之四”,12月“下破2758点”,而在今年1月中旬的恐慌中,他却不紧不慢地“我判断1月份不会大跌,现在大盘已经跌了五六个点,后期你不认为是机会吗?”
初入市:股市游戏似雾里看花
初入股市的老钟远远没有现在这么传奇。
90年代初,刚接触股市的老钟还是“菜鸟”一枚。那时候参与股市的人并不多,“赚钱也容易”,用他的话来说“股票跌下去,过几天就自己涨回来了”,并不用费太多的心思。他也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股市上,他一边做着生意一边把炒股当娱乐,听点小道消息赚点小钱,这样晃晃悠悠地炒了近十年的股票,没怎么大赚过,也没怎么赔过钱。
老钟回忆说,当时的并不觉得股市多么有趣,也并没有想过炒股会成为他生命中继顽主、插队、当兵、做生意之后第五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是做生意的一次偶然经历为他日后炒股打下了一定的心理博弈基础。
那是90年代中期的事情了,老钟去东北做生意。当时东北特别流行养鸟,尤其是鹦鹉,价格被人为炒作的高得离谱,连鹦鹉蛋的价格都一路飙升到1元/对。这时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神秘人物,一直以1.2元/对的价格收购鹦鹉蛋,卖家当然喜不自禁,于是很快,市场上大量的鹦鹉蛋集中到此人手中。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市场上已经收不到鸟蛋了。而就在此时,此人却以8毛/对的价格疯狂地在市场上出售鸟蛋,这一买一卖之间,一对鸟蛋就赔四毛钱啊!
价格被他这么一砸,其他卖家很快就慌作一团,急不可耐地以9毛/对或者8毛/对的价格脱手。这些被卖家急于脱手的鸟蛋又流入到这个神秘人物手里。很快市场上绝大部分鸟蛋都在神秘人手里了,价格完全由他掌控,他立刻把价格抬升到1.2甚至1.5元/对,此时别的卖家只能追悔莫及了。
这纯粹是的投机倒把的生意。从小受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熏陶的老钟当然看不上眼。不过有了这样的经历,在日后炒股时,他对庄家“吸筹—洗盘—横盘—拉升”的手法就见怪不怪了。
再入市:K线里看出了花儿
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迎来了长达5年的大熊市。老钟明显感到股市里赔钱比赚钱容易多了,“感觉老往账户里续钱,怎么老不见账户市值涨啊?”按理说愿赌就应该服输,可是老钟这样的“顽主”什么时候服过人啊?“嘿我就不信这个邪了!”他停了手里的生意,把股票账户自己接了过来,开始全天候地研究起股票来。
刚开始,他也像市场上多数股民一样,到书店里买炒股的书,研究基本面、研究成交量、研究量价关系……渐渐地他发现,“这书上说的不靠谱啊!”比如书上说放量就会上涨,可很多情况下,放量反而是杀跌的开始。“我觉得这都是假的!成交量能说明什么问题?只能说明市场有分歧!买的人多,卖的人也多,可你怎么能知道买的人傻还是卖的人傻?”“而且,你想啊,能看懂书的人多多啊,凭什么你就靠书上那些玩意儿赚到钱啊?股市里永远只有20%的人赚钱,要想当这20%,必须自己研究!”
于是,老钟开始每天盯着K线图看,看个股,看大盘,看60分钟线、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就这么看啊看的,在枯燥的K线里渐渐地看出花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每天习武的人渐渐感觉到体内气息的运转、内功的加强。只要从中发现任何规律,他就从有中国股市那天开始对照印证,这样一找就是好几年。
他也开始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蜡烛图上四个点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一摆出来,他就能看出个门道主来,再与前方区间蜡烛图上四个点的均值一对比,然后用自己的一套公式一计算,主力资金的动向就能摸个大概。他把日线三天一组地归整起来,然后再参考周线、月线、季线等,判断的准确率甚至高达90%。
“周期越长,准确率越高。三天线的成功率也就70%左右,周线就能达到80%,月线几乎能达到90%。”对自己这一套,老钟还是相当自豪,“不到90%的成功率称不上必杀技!”言谈中,仿佛看到当年对军事理论侃侃而谈的钟跃民。至于其中原理是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就像我插队时候,看到陕北的农民种地,祖祖辈辈留传下来,今天播种就必须今天播,早一天晚一天都少打粮食,你问他为什么是那一天,没人说得清楚。我这一套也一样,说不清楚为什么,就是从历史上总结出来的规律。你对照股市的历史情况,90%的情况就符合!”
必杀技:让主力为你抬轿
渐渐地,他炒股的中心思想倒是清晰明了,那就是追随市场中的主力资金。
“主力资金少说也有几百亿,他们不是傻子,不会随便把钱放出去的!什么消息不知道?什么基本面没研究过?什么风险没有考虑过?你跟着他做就行了!不用研究什么基本面,不用研究什么宏观经济!”
基本面、消息面这些东西,老钟在炒股初期也都研究过,不过,就像对书本的失望一样,他觉得这里面也没有什么必杀技,“有时候根据这个能判断准,有时候就不能,差不多和扔钢崩一样,五五分吧!”
但是跟随主力资金这一套,却有必杀技。“根据我自己设定的一套指标和公式,就可以看出主力的"作战计划",这是有物理性提示的,很明确。”他通过K线图大致可以看出主力这个阶段操作思路,是进攻还是撤退或者防御进攻意味着机会,撤退意味着风险,防御可能就是盘整。在盘整中也可能有机会,原因也很简单,跌多了必涨,涨多了必跌,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月线盘整的结局。比如,根据他的判断,今年1月份应该是盘整的格局,可是1月中旬却出现了大跌,因此,他就大胆判断,一月后几天可能有机会了。
他觉得主力的操作思路和当年炒鸟蛋非常相近,无非是收集筹码再拉升的过程,筹码也不过就是分散、集中两种趋势,“必须知道主力想做什么,然后跟着主力走就行了,千万别被主力洗筹的时候洗出去,又在主力诱多的时候被诱进来。”
怎么判断是诱多还是拉升,怎么区分洗筹还是出货?除了他自己那一套关于筹码集中度的计算公式,老钟还利用自己的军事理论进行判断,“你要看主力是增兵减灶,还是减兵增灶”,见记者还是一头雾水,他又举了个电影《南征北战》的例子,“在南征北战中,国民党军队撤离摩天岭之前,命令所有的大炮都开炮,我军的普通将领都以为是国民党要进攻了,只有师长看出来了,说这是国民党要逃跑!命令我军要用脚板子追上汽车轮子!为什么只有他能看出来?只有他有经验,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炒股也一样,要透过现象看到主力的根本动向。归根结底,资本来到人间就是为了逐利的,要记住马克思的那句话:"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似水流年中,当年血气方刚的钟跃民成了现在鹤发童颜的老钟。当年混迹于北京大院的毛头小子、在黄土高原听着陕北民歌会掉下眼泪的柔情汉子、在特种连不怕死怕苟活的“亡命徒”,都成为了过往。现在的他,是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干活”的投资者,是个在资本市场追逐主力资金动向的“侦察员”,也是个为了女儿终身大事操心劳神的父亲。
他不服输的劲儿还在,他的兄弟义气还在,他不按常理出牌的怪招儿还在,他嘴上不饶人的麻利劲也还在,资本市场是他新的战场,这里,将继续他的血色浪漫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