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解释一下“汉柜”是武汉柜台股票市场的意思。在中国股市的初期阶段,最早的上海市场和深圳市场到现在发展成了全国市场,其他一些地方性市场,比如淄博市场、汉柜都陆续取消了。
我是1996年开立上海和深圳的股票帐户的。刚入市就赶上1996年的大牛市。我记得当时以8元多的价格买入了四川长虹,大概过了一个多月就涨到了14元多,70%多的收益真是有点把我吓着了。我卖掉了四川长虹股票,以为自己收益很不错,但后来长虹上涨超过了10倍,我错过了大部分利润。深发展也是1996年的大牛股。我的运气很好,这一只股票我也买了。不象是四川长虹,这只股票我拿的时间要长一些,有将近半年,上涨了300%我才卖出。深发展的涨幅同样超过了10倍,我错过的利润仍然比拿到手的利润多很多。
到了1996年下半年,我手里的股票全部就卖光了,虽然看见股票都在上涨,踏空的滋味让人很难受,但是我决不追涨(现在想想,这是错的)。我把钱都买成了国债,同时也在寻找别的投资机会。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一份报道柜台市场的报纸,有汉柜在交易股票。因为老家在湖北,有一年(不记得是1997年还是1998年)春节回家探亲,就弄了一点钱回家,再凑上我两个妹妹的钱,一共有几千元钱,准备“闯荡”汉柜了。
在1996年的牛市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深圳的股票涨得比上海多,沪市从500多点涨到1200多点,深市从1000点涨到4000多点。原因应该是深圳股票在1996年年初的时候要便宜,当时印象平均股价两三块的样子,沪市可能四五块的样子。涨到后来大家都拉平了。为什么深圳股票便宜呢?我分析是1996年以前,沪市已经是一个全国性市场,一般证券营业部总是有沪市股票在交易,但深市就不一定有了。经过了1996年的牛市,一般证券营业部沪市、深市都有了,深市也成了一个全国性市场了,沪深股市的股价水平当然会变得一样了。相比深市,汉柜更是个地方性的股票市场了,股票肯定要便宜。既然沪深股市的股票都太贵不敢买,汉柜的股票应该是有投资价值的,说不定哪天转到沪深股市上市,还能发上一笔呢。
当时那几千元钱我还想做一个投资组合,我选了大概3只股票,分别是武汉健民、马应龙和东西湖啤酒,还选一个现在忘掉名字的什么基金。结果最后就买了武汉健民,原因是当时武汉健民业绩最好,每股收益0.4元的样子,过去数年都保持20%的业绩增长,而且是汉柜中转到沪深股市上市的希望是最大的股票。当时买进的价格在8元左右。没想到买进的武汉健民成了我多年的心病。
买进后几年过去了,不仅一直没有等到武汉健民转到沪深股市上市,而且汉柜还让国家叫停了,股票不让交易了,领它不多的红利都是个麻烦事,更麻烦的是我得一直关注它,生怕股票哪天通知回购没注意,就给回购了,或者要上市怎么的。时不时还得在武汉健民的公司网站上看一看,时间长了还得给公司打个电话。
买进后武汉健民的业绩不再增长。如果它的业绩一如既往每年增长20%,我根本就不用管它在哪里上市,上不上市。买进后的那些年我一直关心公司的业绩,看它这年做了这个,那年做了那个,但是就是不见业绩增长。
终于在2004年4月,武汉健民的股票上市了。这之前还做了一个确认手续。记得这个确认手续还是我自己不经意中在网上看到后主动联系公司的。虽然武汉健民的股票上市了,但是我手里的股票还没有上市。一直等到2007年5月8日,我手里的股票才上市。在上市的第一天,我就把它卖了,卖出的价格大概是10.8元。因为在持有武汉健民期间有一次10转赠10,这样,10年的投资,总收益率170%,折合年收益率10%。的确收益平平。我真的是赚到了汉柜估价和沪市估价水平差异的钱,但也只是赚到了这个钱而已,因为公司这么多年来业绩一直乏善可陈。1999年公司的净利润是2222万元,到了2007年,净利润反而只有833万元了。
想想这一次投资汉柜,真是十年辛苦不寻常。我大妹妹都从武汉到了广州,开户的证券公司都改了名字。但是如果当时买的不是武汉健民,而是马应龙,这些辛苦可能都值得了。因为我记得马应龙当时在汉柜上卖三四元的样子,要是也等到上市的时候卖掉,得有10~20倍的收益吧。其间主要的差别就是武汉健民多年业绩不增长,而马应龙的业绩增长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