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一月的一天,我在深圳去八卦岭工厂上班的途中,路过红荔路“大家乐”的时候,蓦然发现“大家乐”对面的商场门楣上,挂着一条醒目耀眼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热烈祝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
因为我每天都要上下班路过此地两次,所以脑海里的印象不断加深,并开始引起了我的思索。
要说股票,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从来就没有开设过证券市场,所以绝大多数人对此也比较冷淡,新股发行得很不顺利。我对股票也是一无所知。但我有一个经历,就是我在中学时曾读过茅盾的著名小说“子夜”,那里讲到了旧上海的股市,故事的主人公吴逊圃是一位上海纱厂老板,与强权买办的资本家赵伯涛,在资本市场上的明争暗斗,揭示了我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一面;它与伟大作家鲁迅的揭露我国半封建社会另一面的著名小说《狂人日记》,共同展示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本质。我便从中领略到一些股市精髓。
当然,还有一点,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还算是一个喜欢追赶新事物的人。记得1984年,我在安徽省化工研究所当研究室主任时,曾带头搞过一个科技承包活动,小有成功。后来所里叫停了我的创新承包,正好我大儿子考取了广州中山大学,学费较高,力难承担;而深圳石化研究所又正好派人来邀我加盟,就毅然下了深圳。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万科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开承诺,每年的分红不会少于股本的15.4%。这可是一个硬指标,因为这比银行的利息高多了。
我和家人商量后,在万科一个月的发行期中,我先后分三次共买了五千股的万科原始股。记得我第三次去买万科的时候,还特意跟我的邻居老彭打了招呼,劝他也买一点吧,每年的股息有15.4%,也是不错的吧。可我那位朋友却不以为然,错过了这个机会。直到一年多以后万科上市狂涨,他居然又愿出高价来买我的万科了。此是后话。
原本就打算放到那里每年收红利,根本就没有想到以后会怎样?更谈不上会在上市交易时涨价?由于我新组建的南厦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刚开始运作,万事开头难嘛。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很快就把它忘掉了。
然而,万科选择在深圳上市,多半是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更得益于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的推动力出乎人们的想象,更出乎我的预料,深圳股市居然在1991年1月29日就正式开市了!
上市开始交易时,深圳只有五家上市公司,万科排第二,当时只有发行股票的那一家柜台买卖,很快就人很多了,明显地是供不应求,有不少背地里进行的黑市交易。据说深发展卖到了128元,而万科也涨到了40元以上。
我看到了这5千股万科不断飞涨的事实,兴奋之余是不免有几分担忧。见好就收的念头逐渐强烈,想着出手了。这时候,有一位朋友(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位邻居)提出愿用35元的高价收购我们的万科(据说当时的黑市价已高达42元)。说只要拿身份证给他就可以过户,当时确实也有这样做的。但我觉得这至少是违规的,就没有就范。
开市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证券交易部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不久,位于荔枝公园对面的深圳国投证券部开业了,那时每天早上要很早去排队,也很难拿到交易号码。但听说可以花钱买到交易号码,我于是花200元买到了交易号码,将万科原始股5000股在深国投证券部卖了出去。卖出价是每股22元/,赚了11万多元。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有这么多的进账,真是喜出望外!
现在回顾起来,如果不卖出,耐心持有,那么到今天已经涨到千倍以上了!
此后,我们又以64元/股买进了深发展。但此后两年分红送股两次,我们的成本摊薄至每股15元,而涨到20元就抛掉了,仍有不小收获。
但此后我们再买进000504的粤港澳就亏了。买进卖出的事情多了,也视作平常事。也练就了一颗平常心。
此后,我几乎参与了股市20年中的每一个“抑扬鈍挫,起落浮沉”,积累了许多留在记忆中的精彩故事,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
在20年中,我不仅买了万科原始股,还参与过排队抽签,也参与了深石化的新股首发,还听过多次的股市报告,我甚至于在2000年到美国炒过股,体会过股市的异国风情。
股市就是这样,开始的时候,心情的起落是很明显的,很在意盈亏,甚至于影响到情绪,影响工作;后来时间长了,经历多了,也锻炼了我的心境,磨练了我的性情,对股市的涨涨跌跌也就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了。尤其是步入老年的我,现在就更为重要,只有心平气和了,退休人适当地参与股市,炒炒股当是有益于健康,有利于防止老年痴呆症,有利于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这正是:
股海弄潮二十年,
涨跌起落喜忧联,
K线图形心起舞,
资本市场波浪掀。
廿年岁月忆犹在,
股市风雨留心间,
弹指点键悠然渡,
乐享生活忧与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