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9 2 3 5 7 8 1 6
洛书数也被称为神数 它的排列 纵 横 斜相加皆为15 体现了数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关系 我们还能看到数的螺旋运行轨迹 偶数x2 右旋 从2开始 2x2=4 4x2-8 8x2=16 16x2=32 32x2=64 64x2=128 128*2=256...... 自6124 下跌32交易见底4778 64交易日见高5522 128交易日见底2990 奇数x3 左旋 从1开始 1x3=3 3x3=9 9x3=27 27x3=81 81x3=243......
243 10.13 256 10.30
998时 双底模式是9x3=27
1802至9x3=27是10.31日
6124~256 10.30 1802~27 10.31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见图)。
【洛书由来】 前人指出,洛书数字本太一下九宫而来,以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九宫八风图配合八风,八卦,中央一宫,即洛书的中宫,乃周围八宫的核心。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北极星(太乙)之位恒居北方,可以作为中心以定位的标准。九宫是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便于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发现九星的方位及数目,即洛书的方位和数目。 北极居中何以能下九宫。前人指出,体为北极,用在北斗,以斗为帝车,言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因北斗绕北极而旋转,就是北极帝星乘车临御八方之象,若根据斗柄旋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八节的气象变化,也就是九代表了不同的时序。 洛书是以北极为定位星,斗柄所指的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其数目方位都与洛书完全一致。这也就是一般术数中常说的“九宫”(奇门遁甲术既采用此九宫作为基石)。其中奇数一、三、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数,五居中宫。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洛书。 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代表地气;五居中,属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隅。由此可得出三点:一。洛书九宫是观测太一之车,即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形成的。二。提出了洛书九宫与八卦的阴阳变化存在的密切关系。三。阐明了"太一游宫"引起的四时八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化。 那么河图洛书中真的隐含着宇宙之理吗?其内容又是什么呢?我在这里只能先谈洛书,即九宫图。把九宫图中的数字排列来进行详解一番,或可看出一定道理来。首先在九宫图中数字之和等于十五,这一点恐怕所有研究易学的人都知道,就是横坚斜相加都等于十五。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字玄机呢?我们以左列的438与右列的276为例加以说明。当我们把数递变为两位数相加时,左右两列数字之和依然相等。即43+38+84=27+76+62。从下向上递变依然成立。即83+34+48=67+72+26。递变为三位数依然相等,即438+384+843=276+762+627。从下向上递数依然成立,即834+348+483=672+726+267。再这样递变下去为四位数、五位数、六位数,一百位数、一千位数依然成立。神奇之处还不在这里,更为神奇的是不管是一位,还是两位数三位数的平方相加和依然可以左右相等。比如两位数即43²+38²+84²=27²+76²+62²。三位数四位数平方和依然可以成立。也就是说一百位也好一千位也好都可以成立。这个数字的神奇排列真是让我莫名惊诧。再有就是把九宫图用行列式的方法计算,可以得到一个周天数360。在这些数字面前,我不敢想象,这样一个数字排竟然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就是这样的一个九宫数的排列解开了美国数学家提出的数学怪题,严格等平方和的问题,当时可是无人能解的数学怪题,就连计算机都无能为力。结果被研究洛书的彭绍定数学教授攻克。
【洛书文献记载】 目前,学术界公认中国古籍第一次记载河图、洛书的是西周初期王宫史官记载的《尚书·顾命》篇。该文记载说:周武王之子周成王执政十九年后病逝,西周史官在周成王之子周康王于洛邑文王太庙大室中举行的继位典礼上看到:“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洛书在东序”(《尚书大传文》)。《今古文尚书全译》对这段文字注释道:“越玉、陈宝、弘璧、琬琰、大玉、夷玉和天球,均为不同产地的宝玉;序,墙也;赤刀,为周武王伐纣时用的刀,赤色,周正色也;大训,为记载先王训戒的典籍;河图、洛书,为古代地图、书籍。”(见张赞恭《河图洛书不能随意否定》)。关于洛书的来源,《周易·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那么“洛书”究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那位圣人,怎样得到的呢?大体有如下三种说法。 其一,伏羲说。《辞海》在解释“河图洛书”一词时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见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缩印本)。 其二,黄帝、仓颉说。《史记音义》云:“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沉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水经注·洛水条》引《地记》说:“洛水东入于中提山间,东流汇于伊是也。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南朝梁文学家沈约《宋书》说:“黄帝坐于玄沪、洛水之上,有凤凰衔图置帝前。”罗苹注《河图玉版》云:“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沪洛 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其三,大禹说。《辞海》在解释“河图洛书”一词时又说:“一说禹治洪水时,上帝赐给他以《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刘歆认为《洪范》即洛书。”《后汉书·五行志》载:“禹治洪水,得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又《汉孔安国传》载:“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 尽管有人对洛出书处有不同看法,或认为在陕西省境内的洛河岸边,或认为在河南巩义市境内的洛河交汇处,但在洛宁县宣传部副部长曲少波看来,洛出书处在洛宁是不争的事实。他说,遥遥洛河道上,唯洛宁县西长水村有专记洛书之源的两通古碑以及其他相关的“物证”,尽管历史矿久,传说纷纭,洛书真貌,众口不一,但都无碍于“洛河出洛书,洛书出洛宁”的史实。
【对洛书的评价】 范石头先生介绍说,古人对洛书推崇备至,认为它能含盖人间万事万物,尤其是纵、横、斜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之和均等于15,使其成为我国古代都城制度的规划模式。如洛阳东周王城南北七里,东西八里,汉魏洛阳城南北9里,东西6里,两这的长宽之和皆为15里;西汉长安城和隋唐城都是经纬各长15里的方行结构;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的南北长皆为15里。
【洛书的价值】 与河图相比较而言,洛书标志着中国原始文化的更高成就。洛书只用了9个自然数(而河图则用了10个),排列成一个正方形,形成华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九宫图,且奇妙结构和无穷变化令中外数学家为之叹服!洛书开了幻方世界的先河,成为组合数学的鼻祖。数学家华罗庚对洛书非常推崇,称“洛书可能作为我们和另一星球交流的媒介,”因为另一星球的生命只要对着数数就行了,不必依靠任何语言。
【相关考古】 洛书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中外学者对洛书进行长期的研究,认为其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可以说落书包罗万象,奥妙无穷,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用之言天则天在其中,用之言地则地在其内,用之言人而人不在其外。它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初基,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渊源,是人类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西长水村现存的两通古碑中,东边一碑为沙质岩石,上圆下方,额刻圭首,由于年代久远,只剩一苍劲有力的魏体“洛”字,据专家学者考证,当为汉魏遗碑。西边一碑石灰岩质,为清雍正二年(1724年)腊月永宁县令沈育所立。碑上4个大字“洛出书处”为河南尹张汉所书。两通古碑是“洛出书处在洛宁”的有力证据。 大禹在洛宁县的活动踪迹也是一个无言的证据。1969年自河南大学历史系的洛宁人李德龙一直热心于对洛书的研究工作。他介绍说,大禹治洪水“到洛自熊耳”,主要工程有两处:一是洛宁县与卢氏县交界的沙河口,一是在洛宁县的龙头山西4公里处的禹门河。据传说古时禹门河上有一山如大门挡住了河流,使得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劈开山门,使得河水流入洛河,当地老百姓为感谢大禹,故将该河命名为禹门河,并建有庙宇,至今尚有遗迹。 我们随同研究办的人员于近日登上龙头山,山上现存的禹王庙修建于1995年,庙前有数通重修禹王庙的古碑,其中一碑立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其碑文记载清朝以前该庙共重修过3次。 如果单就传说而论,“灵龟负书”肯定是虚妄之谈。但作为一种传说,必定是几经演义而成,我们探究的是最初的史实。试想洛水之中出现一只龟,龟背上的图案让先哲们受到启发,而推演出一个由不同点数组合的图安,被后人“扑风捉影”地广泛传播而成一个神话,不是不可能的。或者先哲集民众智慧于一身而推演出一个数字组合图案后,为扩大影响而托言灵龟神授,也不是不可能的,既然有洛书存在,就必定有渊源。只不过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后,它变成了一个难解之谜,但并不能否认其原本的事实。 今洛宁县,秦汉以来曾为宜阳、渑池二县地,随该二县属宏农郡.至南北朝西魏于此置北宜阳县,北周改为熊耳县.皆因山水得名.隋义宁二年(618)改熊耳为永宁,此永宁建县之始,治所在今洛宁东北。明清均属河南府。经一千二百余年,至民国3年(1914)始改称洛宁县。
【洛书的种类】 刘氏洛书 北宋刘牧称十数图即五行生成图为洛书。本于刘歆以《尚书·洪范·九畴》为洛书的观点。刘牧认为《洪范》第一畴,即论五行的文字,为洛书神龟所负之文,其它八畴乃大禹所增。《洪范》五行文字包括《周易·系辞》所言天地自然之数,即五十五数,《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数即五行生数,且包括五行成数。“夫洛书九畴惟出于五行之数,故陈其已交之生数,然后以土数足之,乃可见其成数也”。以此解释龙图易中第二变的图式和《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认为天象和地象二图式相合即为洛书。南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说》载相合图(即洛书图式),并解释“右洛书,刘牧传之。一与六合而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十即五也”。认为洛书体现了天地之数中阳奇和阴偶相配合的法则:“此乃五行生成之数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如此,则阳无匹,阴无偶,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于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矣,故谓之成数也”。刘物洛书说是对“天地之数”郑玄注和孔颖达疏的发展。 蔡氏洛书 南宋蔡元定称九数图为洛书,与刘牧说相反。其与朱熹合著之《易学启蒙》认为:“古今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河图授牺、洛书锡(通‘赐’)禹。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认为洛书之数以奇数为主,居四正之位;而偶数则居四维之位,受制于奇数。正者为君,偶者为臣,体现了阳主阴辅之理及五行相胜的顺序。“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右旋一周,而土复克水也”。北面一六为水,西面二七为火,南面四九为金,东面三八为木,中央五为土,从北始右旋为相克关系。洛书与河图为用为体、变与常的关系。以天地数、河洛数解释八卦之象的来源。蔡氏所定九宫图(九数图)为洛书,成为后世流行说法。 万氏洛书 清万年淳所定外圆内方洛书图式。其《易拇》说:“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其外,一、三、七、九为一方。二、四、六、八为一方,仍然河图之体,比又圆中藏方,洛书包裹河图之象,而中五又方中有藏圆之妙”。 “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此图对位相合皆为十,一九合十,三七合十,二八合十,四六合十,总数四十,皆为阴数。而御之以中五,则纵横上下交错皆为十五,总数四十五,皆为阳数。表明阳生于阴、阴统于阳、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理。近人杭辛斋认为万氏河图和洛书为体与用、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河图为体而体中有用,洛书为用而用中有体。此即万氏图中,分圆分方,方含圆,而圆又含方之意也”。(《易楔》) (摘要)本文从数学入手,比较了易学、黑格尔和全息论三个哲学体系的逻辑结构;展示了它们的因承和开拓。 (关键词)卦螺圈全息双否递一 恩格斯说,每一门学问只有最终能用数学表达时才可以被称为科学,这是非常之正的,强调了定量把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伽利略也说过;自然界是用数学语言写出来的,同样是非常之深刻的,浩浩苍穹茫茫字亩,自有以数理为基础的物理哲理;一切自然科学可或离数学。西方人特别重视数学,古希腊由测量土地而发展起来的平面几何学(geomet被欧几里德全面总结,沉淀为《欧氏几何》巨著,对西方的自然科学、哲学(特别是唯理演绎逻辑)产生了巨大影响。毕达哥拉斯定理载誉全球,而且这个哲学流派认为数是万物始基,数派生天地万物,这虽然是唯心的,但强调了宇宙生成演化过程中数的作用,也肇了西方哲学的一个数学传统。后来的著名哲学家几乎都精通数学,经典力学奠基者牛顿,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二进数学创始人莱布尼茨,以及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素等,都是卓越的哲学大师,他们的哲学成就大大得力于对数学、自然科学的熟悉。 中国哲学重德性以求善,注重整体把握定性研究,只是大方面不差,而观念模糊多也缺乏逻辑性;西方哲学重知性以求真,注重局部分析定量研究,范畴明确,逻辑性强,其认识论、数理逻辑、实证哲学、科技哲学鞭先着,我辈望尘莫及其项背也。西方人数学念强。精于算计,擅长抓钱和探险;自然科学发达而经济腾飞;而中国人重义轻利、修身性,说什么“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智慧出焉有大伪”,“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导致国民缺乏探索性创造性,自然科学贫瘠;经济爬行人后。 漫长黑暗的中世纪被文艺复兴的慧光照彻,理性主义人道主义重新觉醒,适应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之需要,自然科学因而迅猛发展,“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也产生了巨人代”,“社会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造就人才”,哲学也随之大踏步前进了,以培根为代表的验论、归纳法和以笛卡几为代表的唯理论、演绎法成为重新探索宇宙奥秘的两面大旗,马思赞扬培根是近代经验唯物主义和实验科学的鼻祖,而奋卡地遥承殴氏几何公理,注重演和反思,形成主体性唯理性哲学。发明了微积分的莱布尼茨更利用数学而开创了数理逻辑并提出了形式逻辑的充足理由律;以后的罗素、刘易斯上承莱氏,全面发展完善了数理逻黑格尔最先完成了数学化哲学体系,创建了双重否定三段式、圆圈套着圆圈的一分为三的大体系。 先秦时代中国人也是重视自然科学、数学的。大禹在治水平土的伟大实践中就摸索出并利用了勾三股四弦五的道理。《周易》中蕴含的二进数理又远远早于某布尼茨。河洛数理方至今仍是数学界的高深知识。既是科学家、工程师又是大思想家的墨子,发展了光学、何学、工艺学,也奠定了最早的形式逻辑体系,墨子的辩学(论理学)、亚里斯多德的《工论》和印度足国的因明学同辉并耀。截止宋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还走在世界的前列;活字印和火药是那时的两大发明、元朝时马哥波罗来中国,盛赞东方文明之辉煌,如临天堂仙境般。明清两代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理性混灭,被西方蓬蓬勃勃的资本主义文明拉下了十万千里;以至鸦片战争列强瓜分中国,东亚病夫只能任人宰割了,落后就要挨打;可不重视然科学? 人类精神之最的祖国易学是宇宙生成、分化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大道常理;是以二进理为基础的根本哲理,是一个一分为二、双否递一体系。人文精神之滥觞,文理混一;数不分;最早的数理和哲理是统一的,象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一样。如二进制数学最早的最基础的计数体系,阴阳易理也是最根本的宇宙真理,阴为0为虚,阳为1为实,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十六卦,十六卦生三十二卦,三十二卦生六四卦……2n-1卦生2n卦。太极是0爻卦,两仪是1爻卦,四象是2爻卦,八卦是3爻卦十六卦是4爻卦,三十二卦是5爻卦,六十四卦是6爻卦……四千零九十六封是12爻卦,2n卦是n爻卦。爻题是太极生化的层次序数;卦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到某一时空层次、时空段乃至时空位点上的状态、数据、模式、时空序等,1+2+22……+2n-1=2n一1是易学的数表达式,也就是冯友兰所说的“宇宙代数学”。但他没有给出这个数学式,我从卦画的形成(“阴丹阳;迭用柔刚”)中悟出这个公式。 太极是最早出现的潜蕴于最底层的宇宙本根,如DNA分子一样,无限半保留复制,断一分为二,物质、能量、信息都是一层层生发科进显化的,不断由潜态进入显态。每一是一个层次,都是经过双重否定而一分为二又逢二进一的;整个卦体符号使是一个双否递的螺旋上升的曲线,每一支都是一个螺圈。以六爻卦为例。言潜态能量则初爻32,二爻1三爻8,四爻4,五爻2,上爻1,言显态能量则初爻1,二爻2,三爻4;四爻8,五爻1上爻32。这很明显,以显态看,一个国家元首的话全国人民都得听。全国人民的权利之和比他的权利小一点,32—1=16+8+4+2+l;以潜态看,所有各级政府官员的力量之和还最基层百姓的力量小一点,故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历代贤明统治者都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以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而大行仁政。李世民在打下的过程中确实看到了起义人民的排山倒海之力,守天下时临深履薄、昼乾夕惕,常常引苟于的这句话告戒自己,重民爱民方能长治久安,确实贞观之治也举世闻名,大唐长安府彼时亚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谁意识不到基层的无穷潜能潜力;谁就忽视了人民群众创造史的伟大力量,就容易犯官僚主义、英雄主义和唯我主义错误,而注定头破血流身败名裂智慧伟大的毛泽东正是看到占全国人口十之八九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才放手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在基层酝酿积蓄革命力量。最后农村包围城市;取全国政权,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成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从来都来农民、农村和农业的问题。 这个易学数式大致包含如下的基本义蕴:一、它是宇宙乃至万事万物无限二分生化过程的数学表达式。1是太极,是宇宙本身,是创造性本身,是0爻卦,也就是还没有而将要分化的状态,如一周年是也。2是I爻卦,即阴阳两仪,也就是第一次分化的结果,仿佛盘古开天劈地,亦是两个半年也。4是2爻卦,即四象也,老朋少阳少阴太阳,亦一年四季也,冬老朋春少阳秋少阴夏老阳也。8卦是3爻卦,地山水风雷火泽天也。每一卦层中的每一卦都代表事物发展到某一时空层次中某一时空阶段的状态,以一年为事物发展的圆圈周期,八卦各当令一个半月。16卦是4爻卦,也就是发展到第四时空层次的诸种情况,如值一年则各当令3/4月。32卦是5爻卦,是生化到第五层次的状况,如值一年则各当令3/8月。64卦是6爻卦,是宇宙万物生化到第六时空层次之诸多状态,每卦当一年之3/16月……2n“卦是太极生成分化到第n层次的状况,每一个n爻卦当令一年的12/2n月。因此说1+2+22+……+2n-1就是宇宙无限二分生化过程。 太极是终极基始物质,言其大至大而无外,言其小至少而无内,犹德谟克利特描述的原子,大到宇宙,小到不可分(atom=a+tom=not+cut=undivisible,不可分割的构成世界的最小微粒)。每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统一体都是太极,太极是易胚是全息元,宇宙具有泛胚性泛太极性,物物一太极也,物物一宇宙也,都是二分生化的,各有自己的圆圈周期。物=太极=卦=爻=双否螺圈。每一事物都是圆融自足的太极,都是无限二分、双否递一生成显化发展的,每一爻都能生化为一个易卦体系,每一卦[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lunwentianxia.com]
都是太极生化到某一时空层次的时空阶段甚至的空位点的状态,又是小太极,可以继续二分生化下去。易卦体系就是从最根本上把握了宇宙万物生化状况,故日:“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像是动词,模拟万物),“爻者,效天下之动也”,“卦者,挂也”。悬挂、预测事物发展之状态。l+2+22+……+2n-1不光是宏观宇宙生化史的数学描述,也是微观宇宙生化史的数学描述,是万事万物生成显化发展过程的数学式。 二、这个数学式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数学表达式。l+2+22+……+2n-1是二进数学的进位公式,也就是宇宙万物之自身内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以促进事物运动发展、双否递一的前进方式。太极含阴阳两仪,两仪自身又是两个小太极,亦各含阴阳,阳中含阴,但是少阴,以潜态蕴涵其中,犹太极图之阳鱼阴眼也;阴中含阳,但是少阳,亦潜态蕴蓄其中,犹太极图之阴鱼阳眼也。在老阴老阳对立统一过程中。双方力量不断对流消长,一旦达到平分秋色,统一体便瓦解了,由量变发展到质受,老阴老四分离,各自内蕴的对立面突现出来,老阴与少阳形成新一层次的对立统一体,老阳与少阴形成新一层次的对立统一体,正如磁铁之有两极,无论你把它从中间或任一处一分为二,每一块马上又形成两极,每块磁铁不论大小,都是一个磁铁太极。一个家庭太极也是这样,夫妻之间到了平分秋色、寸步不让、谁也奈何不了准时便只能破裂了,各自潜意识中好感的异性马上站出来;又组成两个家庭太极,旧感情逐渐破裂的过程。也就是新感情逐渐建立的过程。离婚、结婚的法律手续便是两个度,过度则质变,旧家庭经过一次否定成为两个单身(已是带着孩子的单身),经过二次否定又各自回到新家庭中,达到新层次的家庭和谐。经过双重否定,一个家庭变成两个;在递升一个层次中复归了,这就是发展。在感情裂隙不能弥缝、家庭均势不能维持的情况下,离婚是明智的,是顺应事物发展规律的,是扔掉包袱自我更新的好事,很多人就是离婚后在新欢的臂助下做出了卓越成就的,新家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鲁迅先生和许光平的结合极大的鼓激了他。以至灵感泉涌新作层出,晚年最辉煌,设使没有爱情的照亮,他的一生将黯然许多;连他本人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十年携手共艰危,其中甘苦两心知。”孙中山正是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又高涨了革命热情;晚年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创建了黄埔军校。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什么是度呢?什么是“执两用中”呢?“执两”之“两”是两个极度,“用中”之“中”是一个中度。中度就是对立统一体中矛盾双方力量之和的一半,是个平均值;两个极度一个是0,另一个是双方力量之和;因为事物发展是双否螺圈式的,因而两个极度总是垂直重合的。如果双方力量之和是10(十进数学中),则中度是5,两个极度是0和10,10是递升了一个层次的O;如果双方力量之和是2(二进数学中),则中度是 1,两个极度是O和 2, 2=10是违升了一个层次的O。矛盾双方总是有主有次,主要方面吸引控制着次要方面,维持着相对的均势平衡;一旦双方平分秋色(也就是达到了中度),便发生质变飞跃,统一体瓦解了,又形成了两个新的矛盾统一体。主要方面的力量越大;便越能吸附支控着次要方面;反之主要方面力量越小,便越缺乏支配力。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一部中国现代革命史就是国共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的历史,毛泽东亲历并领导了中国革命,在国共关系的实践中他极大的发展了矛盾论思想,特别阐明了矛盾的不平衡性理论。当时中国各防级中既有劳资矛盾,又有地主农民矛盾;也有地主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诸多矛盾以工农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主要矛盾,代表前者利益的革命政权在毛泽东领导下和代表后者利益的反革命政权在蒋介石操纵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当日寇入侵大敌当前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矛盾退居次要地位,他们就结成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兄弟于墙外御其侮,”是非常深刻的哲理。一旦把日寇赶跑了,国共矛盾又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双方又打开了,但由于八年抗战中工农革命力量极大的壮大了,国民党军队极端腐朽;比抗战前大大削弱了,双方接近均势,战斗更为激烈,三年内战把蒋介石赶到台湾去了,形成了大陆、台湾两个政权。解放前国民党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代表着旧中国的性质;新中国成立了,共产党转而成为矛盾主要方面;代表着新中国的性质。 在公式中2=阴阳,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矛盾统一体,阴阳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二进制数学中,双方力量之和最大值是2,满2就要进1,从而变成10。1+2+22…2n-1量变过程;是一个不断显优壮大的过程,它已极其接近于新一层次力量,因而如果再加上1便发生质变跃升层次,由n—1层显化为n层,即1+2十22…+2n-1+1=2n的1就是度,就是临界点极限值,加上1就是越过了度阈,才发生质变而跃升一个层次。这个1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拿破仑说失败与成功只差一步,我说天堂与地狱也只差一步,迈上这一步就进入了新境界,如果没有这最后的最重要的转折之步,仍然是在地狱的出口罢了,“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要”是也。升学考试是度,以前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积累都汇聚在这一步上,所以这一步的重要性和力量是以前所有步骤和力量之和。越度是发生质变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集中全力的最后一搏,过了这个门槛就进了天堂。从这个公式很容易看出,量变是一个长久的积累过程,质变只是一步之跃,因此每个人都应踏踏实实一步一印的工作和学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把远大理想和具体实干结合起来,只有通过长期艰苦的积累,才有可能升级跃进,冠军的金牌是汗水凝成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量变质变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是旋螺式曲线上升的;在螺圈式复归中递升,每一个螺圈都是一个双否递一。事物双重否定,显化两倍,逢二进一,故跃上一个层次而复归也,1+2十22…+2n-1+1=2n 正是双否递一的数学描述。根据二进数理,每一个数位只能排两个数字,要么是1,要么是0,不可能排2,满2就要进1。在辨证法中,也不可能由矛盾双方同时代表事物的性质,要么是阳,要么是阴,只有矛盾主要方面代表事物的性质,如果达到2(说明双方要么平分秋色,要么一方为2另一方为0),就到了极度,则必然质变升级,跃进到新的高的层次中,送二必进一也。 三、这个公式也是宇宙全息统一、全息感应、全息重演和全能生成的数学公式。易学是古代的宇宙全息统一论,万事万物泛太极性,皆能无限的二分生化。太极便是全息元,太极与太极之间;大太极与小太极之间;皆具有相同的信息,全息统一于二分性。部分(小太极)包含整体的信息,是整体(大太极)的全息缩影。最大的太极是宇宙,最小的太极是基本粒子,中间有无数层次的太极,同层次太极之间高度全息、同步共振。太极的每一部分都具有太极性。即二分性,因而都能生成显化为一个太极,正如全息照片的每一点碎末都能复制出整张照片一样。近来无性繁殖的成功,更印证了宇宙的泛太极性和全能生成性,每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太极,也能显化为一个完整的动物,因此美国不得不立法禁止克隆人。任何一个相对独立部分都是一个太极,都一分为二生成显化,都能育成整体太极。 时空是万事万物存在的方式,万事万物莫逃乎时空;时空是一个宇宙四维坐标系,每一事物都在其中留下一条生命曲线。万事万物不仅在时间上是全息统一的(过程全息:开端、中间步骤、结局全息),在空间上也是全息统一的(结构全息。一个树枝是一棵树的全息缩影;南北两半球呈两极全息对称,喜马拉雅山与两半球分别呈同极全息对称;叶绿素和血红素都是叶啉络合物,一为络合了镁;一为络合了铁。结构高度全息:太阳系中行星围着太阳转,原子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转,一个家庭围着家长转,一个政府围着一把手转;一个国家围着元首转),而时间空间上也是全息统一的,即事物的过程和结构也是全息统一的,时间上最先出现的也是空间上居于最深层次的,随着时间的推进,空间上也不断升级,正如建楼一样,总是先打基础,然后一层层码上去。随着发展过程的递进,内部结构也日益复杂精密,1+2十22…+2n-1正是一座时空全息的易学大厦,l代表地平面,2是一层楼,22是二层楼,2n 是n层楼,越建越费力气,也越高级精致。建每一层楼房的花费总是比建以前所有层次楼房的花费还多一点,因为1+2十22…+2n-1+1=2n ,建造每一层总是在时空上对以前所有层迅速短暂的全息重演,一个层是以前所有层的和加一,事物都是全息重演的,这个公式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一个儿童的胚胎史迅速重演了亿万斯年的人类形成史;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史全息重演了人类认识史。黑格尔之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思想正是文化全息重演律,一个最新哲学体系的产生正是吸取了哲学发展史上的所有成果,再加上本人站在时代高度上的哲学反思,如果说黑格尔的逻辑学是2n , 1+2十22…+2n-1 就是整个人类哲学史,而1就是他生活的时代和他本人的哲学成就,才有1+2十22…+2n-1+1=2n 。 如果从卦体符号上看时空全息律就更明显了。八卦图画,一爻在最底层,以上二爻三爻,每一卦画都是太极的二分史,最早出现的居最深层,潜能最大,潜息最多,最有影响力和决定作用;初爻的能量是二爻三爻的能量之和加一,是以巽为风,震为雷也。乾为太阴为黑暗为大地为后母为柔顺,是能量信息全港状态:* 为7为太阳为光明为天空为君父为刚健,是能量信息全显状态。乾坤处子子午两极,故为易之门户,犹天地之间万物交感交易;余卦尽在两极之间。每一卦都有自己定数,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到一定时空层次、时空阶段乃至时空位点的状态,也是宇宙生成显化史的全息重演全息缩影。初爻为两仪,二爻为四象,三爻为八卦,四爻为十六卦……初爻决定一卦的基本性质,以一年论之,初爻为阳则当冬至到夏至这个阳长阴消阶段,初爻为阴则当夏至到冬至这个阴长阳消阶段;二爻又进一步起决定作用,如果初阴二阴则当秋分至冬至,初阴二附则当夏至到秋分。如果初阳二阴则当冬至到春分,初阳二阳则当春分到夏至……事物越发展;卦体内部结构越复杂,伏羲是三爻八卦,文王是六爻六十四卦;我悟出十二爻四千零九十六卦,每一卦画都是全息重演、全息图示了宇宙生化史(太极是O爻卦,处于未分化状态,没有在卦画中表现出来)。每一卦画都是无限双否递一的双螺旋曲线,三爻卦是三个螺圈,六爻卦是六个螺圈,十二爻卦是十二个螺圈,n爻卦则n个螺圈黑格尔的全息思想是非常宏富的,他说过:“哲学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自身完善的圆圈”,也即是哲学体系大圆圈的全息缩影。他最早完成了哲学体系数学化,用三段式建立了一个庞大严密的观念体系,用数学表达就是1+3+32+……+3n-1=(3n-1)/2这个1就是他的最高范畴:绝对理念(绝对精神),是他的庞大体系之太极,也是他这个庞大体系混一体;3=逻辑学(正)十自然哲学(反)十精神哲学(合);3**逻辑学(存在论正十本质论及十概念论合)十自然哲学(机械性正十物理性反十有机性合)十精神哲学(主观精神正十客观精神反十绝对精神合)…… 黑格尔体系的目录是全息目录,是整个体系的全息缩影,是用三分范畴层层架构起来的一个范畴表。他的整个体系都是三段式结构。每一组概念都是一个自身完善的圆圈,由正题(肯定)、反题(否定)、合题(否定之否定)构成的一个双否复归周期,是整个体系的全息缩影。整个体系由逻辑学(正)、自然哲学(反)和精神哲学(合)构成的。只有陈传绘制的先天64卦方形图是全息卦序,和黑格尔的全息目录达到了目录顺序的最高层最科学的水平,方形图是连体卦序,以二进数值为顺序,地山水风雷火泽天横排在上,竖排在下,构成方形,既是上卦连体,又是下卦连体,而且按着二进数值由小而大排列,象魔方一样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比黑格尔的三分卦序更有魅力。 黑格尔用他的一层层的三段式概念建立了一个一分为三明王成显化体系,是外国的易学,是对中国易学的进一步具体化,西汉扬雄的《太玄经》是他首创的三分卦体系,黑格尔体系也相当于一个三分卦体系,正题相当于阴天“一”,反题相当于阳交“一”,合题相当于合交“一”。如果说三交卦—一六至卦——十二文卦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卦体内部结构的纵向拓展,那么二分卦体系——一三分卦体系——多分卦体系则是卦体内部结构的横向拓展步分卦体系就是全息论)。我们可以用三进数学的进位公式来表示黑格尔体系,1+3十32+3n-1=(3n-1)/2。黑格尔只是在概念推演上便变易哲学明晰了。而把握矛盾双方根本信息的预测功能却大大削弱了。易学是用卦画表示万物发展到某一时空层次时空阶段的状态,而64卦是事物生化到第六层次时的64种状况,64卦名就是64个哲学范畴,八卦名就是太极生化到第三层次的八个哲学范畴,没有卦名就直接用卦画符号。黑格尔的体系。不过是把象数义理体系转化为纯义理体系,用范畴代替卦画、用三分代替二分而己。在三进数学中,每个数位只能排O、1、2三个数字,0是正题肯定,l是反题否定,2是合题否定之否定(在易学中,否定之否定己速升为更高一层次的新肯定,因为fu进数学中每个数位只能排0或1,2。10人黑格尔没有将否定之否定较高,仍然是和肯定、否定并列在一起,在他那里事物发展是平面的圆圈复归,只有前进性没有上升性,整个黑格尔体系是大圆套小圆、小圆套更小的圆的圆圈海洋。恩格斯列宁看到了他的缺陷,才改用立体螺旋曲线来代替一个个独立的圆圈,我认为还可以更确切些,事物是双螺旋式向前发展的,像DNA分子的结构一样,这双螺旋曲线就是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双方的运动轨迹。“一阴一阳谓之道”,双螺旋曲线就是太极曲线,两条螺线分别是双方前进的道路,双螺旋结构之间的“梯撑”便是阴阳对流通道,每十个“梯发’为一个螺圈双否,正是以十进数理为基础的哲理。黑格尔也不是不注意圆圈之连接,他把上一个圆圈的终点——一合题看成是下一个圆圈的起点—一正体,说到底三分体系也不过是重合了部分范畴的二分体系,这重合也不是绝对统一,只是大体相同,表示了两个圆圈之间的过渡状态,三分体系比二分体系还是有所进步的,正如三进数学发展了二进数学一样。卦体结构横向扩展了,纵向必然压缩了,仿佛把螺旋曲线压缩而宽病了一样,如三分体系中9为己,一分体系中9为二,Zo在三分体系中是王三在一分体系中为兰,63在三分体系中助三在一分体系中为秦,正如建楼,盖的高,向空中发展,自然占地面积少;如果占地面大;目然就矮了。 1948年英国科学家盖依(Gabor )用干涉光拍摄了第一张金息照片,从而发明了全息照相术(ho losranhv),揭开了全息科学的新时代,他本人继续实验和论证光学全息现象;而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七十年代初我国生物学家张颖清在大量的生物界显态全息现象中揭示出生物界全息规律,提出了泛胚论,以后我国的全息科学研究突飞猛进,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又深入到自然全息,社会全息,时空全息。1985年我国青年哲学工作者工存臻、严春友率先提出了宇宙全息论;研究全宇宙的全息现象和全息规律。形成一种全息统一理论。 宇宙全息论是当代易学、当代黑格尔,是对易学、黑格尔的进一步发展。是一分为多体系,注重横向联合整体联系。不在具体领域纵向深入,是信息全方位多层次的辐射对流,数学式表达为1+m+m2+….. . +mn-1=(mn-1)/(m-1)分与整体全息,包含着相同或大体相似的信息,即宇宙和宇宙中的系统、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子系统之间都是全息的,宇宙的每一部分都是全息元,同一系统的全息元之间高度全息,全息元与全息元之间的对应部位高度全息共振。太阳、地球和人是三个全息元,其对应部位高度全息感应,当太阳中间出现黑手时,地球出现地核磁暴现象;人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心肌梗塞死亡率大增。还有一系列定律,如两极全息律,同极全息律,全能生成律,全息脉动律,全息重演等,在此不尽——。 四、这个公式也是宇宙万物不断分化、细化、优化的数学式。正如 DNA分子总是半保留复制一样,每个分子一分为二,以两条母链作模板,又各复制出一条配对的子链,从而构成两个DNA分子,也是经过双重否定而递升一个层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正形象的描述了万事万物双否递一的螺旋式道路;64种遗传密码的揭示也印证了,二分易理的宇宙真理性;从根本上说万事万物都是无限二分和双否递一的。太极生两仪后太极不是消失了,而是分别内在于两仪的底层而作为两仪各自的基本成分,事物的否定是扬弃,保留合理的有生存必然性的部分以为新事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全盘否定,也不能凭空产生新事物。两仪生四象后两仪又内在于四象的底层。四象生八卦后四象又内在于八卦的底层,层层升级步步拔高,卦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具体,“合之斯为一,析之斯为万”,不断分化的同时也不断优化,正如每代人都站在前人肩上而看得更远。事物最底层最内部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内含的太极,最富有潜能和生殖力;如瓜果之核仁、草木之种子。人之精子卵子合子。地核日核银核原子核,家长村长、公司总裁、政府首脑等等。地球的三层构造是地壳地慢地核;地核温度最高,是炽热的岩浆,地幔次之,是熔融物质,最后形成的是坚硬的地壳。鸡蛋也是如此,先有黄后有清再形成壳,自然蛋黄最有营养了。原子核裂变聚变放出的能量是撼山倒海惊天泣鬼的,原于弹氢弹的杀伤力也是无与伦比的。 越是出现得早越是笼流概括、颠扑不破。人类早期文化并不曾那么分门别类,人类早期的职业也没有现在这般多。随着时间的推进,事物内部结构愈来愈深入精密,因而文化日益繁荣;职业愈来愈多样化。从卦体上看,卦层愈多卦数愈多,卦所把握的事物之信息愈细致入微,只反映很小一段时空中事物的状态。如以一年为太极,则每一个六爻卦只把握1/64年的状况,每一个12爻卦只探求1/4096年的事物发展的状况,每一个n爻卦只追索1/2n年的状态,limit1/2n=0(n→∽),也就是最后乃至一个时空位点时事物发展的状况。原始社会的职业不过是为了维生而己,农渔猎畜牧,以至于手工业和商业,而今职业千千万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每个人都象螺丝钉一样,只负责很狭窄的一段时空中的工作,这种日益细致具体分化优化便是发展。每门科学也是这样。最早只是大框架而已,,人们关心的也只是宇宙人生的最根本问题,然而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可以找到后来一切哲学思想的胚胎和萌芽。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元典时代,奠定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础,后人不断地去填空隙去具体化去细致化,这便是发展。人类的书籍也是这样,早期出现的经典著作也是慧光长照后人心的第一创造力层次的杰作,《易经》具有卓越的哲学科学价值,不仅是中国文化之太极,也是人类文化的源头活水,没有一本书能与它抗衡;还有世界三大宗教的经典,陶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亿万斯民的灵魂情操,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信仰归宿。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各门科学一层层分门别类,愈来愈精细入微的探索很狭小的领域,越是专一越精深,如物理学分为力学、光学、电学、磁学、量子物理学等;电学中又可分为电子学、电动力学、电磁学等。 为什么地表温度越来越高,冬天也不再象二十年前那么寒冷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地下能源不断开发利用、地球的潜能日益显化;从工厂排出的大量能量温暖了地表。 美国总统是通过层层选举而一步步提拔上来的,是盖国无双的优秀人物;每一次升级都是有显著政绩做基础的,站在最高层次。也最卓越瞩目,显态上最有权力号召力;但也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全国人民都盯着他;一有缺点便臭名昭著,克林顿(cliton )和莱温斯基(lewinsky)的绯闻(fomigate)把他搞得晕头转向寝食不安,若在平民百姓身上,真无所谓。 第五、这个公式也是宇宙万物由显态渐归潜态的数学式。水蒸汽——水——一体是由港杰渐入显态、释放能量显化信息的过程;反之,冰——一水———水蒸汽是一个由显态渐入潜态,吸收能量潜化信息的过程。事物总是不断地显化,也不断的潜化;总之是显化率大于、快于、多于潜化率,这才使世界不断发展,日益丰富多彩。由现象界一层层向本体界潜化;也是一个双合退一不断减半的过程。以六爻卦论,上爻为1,降一级为五爻的1/2,即更本质化了,舍弃了那些转瞬即逝没有价值的东西,再降一级变为四爻的1/4,层层深化,依次为三爻的1/8,二爻的1/16,初爻的1/32,太极的1/64。 时间如流水。把一些现象性东西不断淘汰去,一天比一天更本质化,时间在增加,事物在潜化,反方向运动,反比例减少,“吹尽黄沙始到金”,一个人不断成熟老练含蓄深沉,最终修炼为真人。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眼前荣华转瞬即逝,不会为人类做出多大贡献,一些大红大紫的时髦人物、时髦东西,经不住历史的考验,几年便被人们遗忘,而永久地进入了历史垃圾箱。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却留下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尔曹身败名亦裂,不废江河万古流”。Limit1/2n-1=0(n→∽),这个0就是老子之道之无,一个人只要“致虚极宁静笃”,不断本质化,不断复归于道,最终与道为1,修成真人;达到无的境界。 为什么两小儿辩日能难倒孔子?因为他们是用直觉思维把握问题。儿童和原始人类一样,用直觉直观把握一些整体性的问题。虽然这种跳跃性思维没有逻辑性;有时会被错觉蒙骗而失足,但仍然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当今很多重大科技突破常常是顿悟或直觉的结果,瓦特看到沸水的蒸汽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想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洗澡时悟出了浮力定律,莱特兄弟看到风筝而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朴素直觉思维必然得经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最后达到科学直觉思维。科学家的直觉和两小儿的直觉是有层次差别的,是双否递升了的,科学直觉是以平时的理论和实验为基础的,一些人常常呕心沥血多年而一无所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往往突然觉悟而有大发明大创造。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就是艰苦努力之后的顿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人类的认识过程也是不断双否递一螺旋升进的,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实践是一个螺圈。不断重复进行,一圈比一圈深化提高,一步比一步更趋近于真理性认识。认识是无止境的,旧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不断产生,即使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是反复多次的双否递一的。古代朴素唯物论一一近代机械唯物论——现代辩证唯物论是双否递一的。古代朴素辩证法——一近代形而上学—一现代唯物辩证法也是一个双否螺圈。没有近代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没有形而上学的局部分析归纳、纵向深入研究。朴素辩证法怎么能达到现代辩证法的高度呢? “日中而是,月盈而亏”,物极必反,这是大千世界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过了中度以后开始在升进中复归。人也是这样,不惑之年是中度,以前处于上升显化阶段,以后则处于下降潜化阶段。人到中年年富力强,眼前一批年轻助手成长起来,自己为了让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而一步步向后站;让青壮年们表演,自己观看指导。一年比一年资历深化,也一年比一年靠近道体。很多人晚年辉煌,寻到真理。孙中山先生一生百折不回,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直到最后才认识到自己屡次失败,都是因为没有唤起民众;没有一支自己的革命队伍;邓小平下放江西时反复考虑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了改革开放二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俗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因为人在死前已没有什么私心偏见;高度接近真理;几乎与道合一,每一句话都象预言。包含着99%的真理成分。 有人说,青年是诗人作家,中年是自然科学家,老年是哲学家;这是符合思维的发展规律的,青年人朝气蓬勃,富于形象思维;故颇能创作;中年务实,脚踏实地探索自然界,富于逻辑思维;老年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富于直觉思维,喜爱哲学宗教,与道感通,与心中的“上帝”默锲;每多顿悟真理。 为什么孔子浩叹“后生可畏”?为什么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因为后人站在更高的时代高度上易于高瞻远瞩超越前人,“江山代有才入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